4月6日,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已满一周年。
奋楫一年间,两板合并开启了深市“主板+创业板”新格局,深市“新”主板恢复发行上市功能,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这一年,深市主板更好支持相对成熟的企业融资发展、做优做强,近1500家主板公司总市值超过22万亿元。
这一年,深市主板直接融资与资源配置功能愈发畅通,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累计融资和交易涉及公司660余家次,合计金额超7300亿元。
这一年,深市主板持续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千亿市值的优质蓝筹企业数量已达36家。
这是深市两板合并一周年的成绩单,也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截面。两板合并实施以来,深市主板一系列制度规则运行有效,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整体符合市场预期。
市场普遍认为两板合并是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简明清晰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夯实了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市场基础。
2021年4月6日,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真爱美家、中农联合、华亚智能等3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并在深市主板上市。
这是继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后,资本市场又一项重大改革成功落地。
“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是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存量改革。”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两板合并能够形成一个更有广度和深度的板块,此外,也与创业板各有侧重,满足不同阶段企业发展融资需求。
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的自然要求,构建简明清晰市场体系。两板合并激活了“一池春水”。
合并以来,28家企业通过IPO登陆主板,合计融资超过230亿元,其中不乏国内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如康冠科技为国内智能显示龙头,大中矿业是具有明显储量优势的国内铁矿石企业,两家公司IPO融资规模均超过15亿元,募资主要投向主业扩产项目,有力支持公司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提升竞争优势。
目前深市主板公司达1493家,市值规模超过22万亿元,深市形成以主板、创业板为主体的市场格局。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谢亚轩表示,合并之后主板和创业板的定位和分工更为明确,深市主板定位于支持相对成熟的企业融资发展,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共同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深交所启动合并主板与中小板是好事情,顺应了市场发展规律。”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两板合并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海特高新董事长李飚说。
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和保障、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制造的科技型公司,海特高新长期注重研发投入。
李飚介绍,公司上市以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利用各种再融资工具开展融资工作,为新项目研发募集资金,促进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两板合并,2004年登陆中小板的海特高新成为深市新主板的一员。李飚表示,两板合并实现了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提升市场活力和韧性,促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全局。
伴随着两板合并,深市主板在时隔21年后恢复了发行上市功能。一方面市场包容性更强,能够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和更高效率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发展,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促进打造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另一方面深市主板持续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推动一大批公司通过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加快转型和融合发展,成长为优质蓝筹企业。
截至3月底,主板市值超千亿元公司36家,行业规模龙头企业131家,科技龙头企业47家,在工程机械、激光设备、面板、安防设备、智能语音、家用电器、绿色能源等多个行业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面板行业中,京东方A和TCL科技被市场誉为“面板双雄”,是半导体显示行业的龙头,其中,京东方A在2021年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等五大主流产品销量市占率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家电行业汇聚了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深康佳A、老板电器、苏泊尔、九阳股份等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业绩表现好的行业龙头企业;高度市场化的工程机械行业里,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柳工等行业龙头多年来持续扩大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技术创新积累效应等方面优势,多种产品不断刷新行业纪录……
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深市主板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资、并购重组不断探索优化自身产业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数据显示,两板合并以来,深市主板公司共计实施再融资166单,融资金额共计3299.88亿元。通过多种再融资方式,深市主板公司不断支持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同期,深市主板公司共计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43单,交易金额(不含配套募资)共计2305.25亿元。重组方案以基于原产业整合延伸的横向并购或剥离低效资产为主,标的公司的评估增值率中位数从2019年的112%下降至2021年的97%,重组进一步趋向成熟和理性。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
截至3月底,深市主板国有上市公司共459家,占板块公司家数的30.74%,占深市国企公司总数的80.39%,总市值8.73万亿元,占深市国企总市值的91.61%。
深市主板国企是上市公司群体的标杆力量,也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代表。其中,混改作为国企改革的核心和亮点,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让多种所有制资本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共同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国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
一年来,深市主板国企再融资共计实施完成45单,融资金额1172.70亿元。两板合并以来,深市主板国企共计披露21单重组方案,实施完成24单,交易金额1940.60亿元。
国企改革过程中对人才需求日益攀升,主板国企自合并以来共实施48单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其中34单为限制性股票、7单股票期权、7单员工持股计划,涉及股份数量合计8.86亿股。
深市主板国企引领改革只是板块服务国家战略一个缩影。
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深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产业行业战略规划,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合并以来,主板水泥、电力、有色、钢铁、化工等行业共有10家公司披露重组方案,15家实施完成重组。
在护航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一年来,碳中和相关的新能源、电力和环保等行业披露再融资预案共计7单,拟融资金额达390.21亿元。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公司约400余家,业务遍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主要行业包括机械设备、化工、电子、轻工制造等,其中340余家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营收合计超过2000亿元,超过其总营业收入的5%。
“两板合并优化了深交所板块的结构,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和服务效率。”一位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总裁向记者表示,“这一改革措施,对于完善市场功能、夯实市场基础、提升市场活力和韧性、促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新”主板一周年优异的答卷,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服务与监管。
两板合并以来,深交所大力推进规则体系整合优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以修订股票上市规则为重点,一体推进自律监管指引、指南适应性修订。整合后,数量上大幅精简,由132件减少至36件,下降超七成;内容上科学完备,形成上下衔接、有机统一的规则体系;体系上简明清晰,上市规则、指引和指南“三层”体系更加齐整,更便于掌握使用,构建形成更加简明友好、成熟定型、易读易懂的规则体系。
这一年,深交所不断丰富行业信息披露制度供给。截至目前已发布33个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完善分行业信息披露标准,基本覆盖主要行业产业。两板合并后,深市主板汇聚大量竞争性领域领军或龙头企业,同行业优质上市公司群体更加集聚,行业分布更加多元健全,产业链生态更加完整,有利于更好形成业务协同和产业集群效应。合并后的深市主板继续全面实施行业监管,更好延续现有行业监管经验,深入挖掘行业运行特点和规律,充分服务企业差异化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信息披露的有效性、针对性。
步步高董事长王填认为,对公司来说,两板合并揭示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形成板块侧重差异,增强板块融资功能;二是有利于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三是有助于推动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两板合并,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推进资本市场重点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两板合并实施以来,深市主板一系列制度规则运行有效,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整体符合市场预期,市场普遍认为两板合并是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简明清晰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夯实了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市场基础,增强了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记者了解到,当下,深交所正在按照中国证监会的部署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可以预期,随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落地,资本市场将加速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进一步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切实提升市场参与者获得感。
4月6日,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平稳运行一周年。
继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后,这是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存量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重要安排,对于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两板合并后,开启了深市“主板+创业板”新格局。深市主板聚焦支持相对成熟的企业融资发展、做优做强,发行上市门槛保持不变;创业板主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突出“三创”“四新”。
改革后,深市市场结构更简洁、特色更鲜明、定位更清晰,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韧性,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改革催人奋进。恢复发行上市功能的深市主板也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更好支持相对成熟的企业融资发展、做优做强,近1500家主板公司总市值超过22万亿元;直接融资与资源配置功能愈发畅通,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累计融资和交易涉及公司660余家次,合计金额超7300亿元;制度建设愈发完善,形成简明友好、成熟定型、易读易懂的规则体系。
总的来看,深市主板发展基础愈发扎实,板块业绩平稳增长,龙头聚集效应显著,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整体表现符合预期,各方获得感普遍增强,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年初召开的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上,证监会指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条件逐步具备。”
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资本市场的改革从增量走向存量。在此基础上,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合并,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夯实了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市场基础。奋楫一年间,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深市主板也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加积极的结构性变化,夯实市场发展的坚实基础。
改革未有穷期,奋楫会当击水。当前,类似两板合并等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中国资本市场蹄疾步稳。未来,改革成效也会转化成信心,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以奋进的姿态,啃下“硬骨头”、蹚过“深水区”。
从2017年的“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到2022年的“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数字经济”已第5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关于“数字经济”的表述首次以单独成段形式出现:“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5G规模化应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工业互联网等。”
当前,深市主板已经汇聚54家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信息处理、集成电路设备制造、芯片研发、制造、封测等环节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5年前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GDP中比重将增至10%以上。目前,数字经济已进入全面发力阶段,表现在以数字产业化为重要特征的数字经济基础建设达到较高水平,以产业数字化为重要特征的数字技术应用正在各行各业快速铺开,特别是从居民消费和日常生活领域延展到更多生产制造领域,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作用更加凸显。
“深圳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具有领先的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孵化环境,深交所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充分发挥毗邻优势和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头部企业的带动效应和数字产业链上不同环节、不同规模的企业间协同效应。”金天表示。
借力资本市场,记者梳理发现,深市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一方面借力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通过深耕数字经济领域,赋能产业链上下游。
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公司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图文识别、语义理解、机器推理等核心技术持续保持国际领先。
“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科大讯飞的发展肯定没有这么快。”科大讯飞副总裁、董秘江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科大讯飞取得了2010年至2020年连续10年营收年增长率均超25%的优异成绩。目前,科大讯飞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应用于教育、医疗、消费者、智慧城市等领域;讯飞开放平台面向全行业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与行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赋能企业数字化。公司目前已链接超过420万生态伙伴,以科大讯飞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持续构建。
类似的还有紫光国微,公司持续深耕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工业等领域,为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贡献力量;中兴通讯是全球电信市场的主导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在数字经济时代,公司致力于成为数字经济筑路者,基于ICT的基础能力,赋能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节能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及深市主板和中小板合并时,江涛认为,两板合并增强了市场的活力和韧性,于上市公司而言,伴随着监管效率和服务针对性提升,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
金天指出,资金支持是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相关企业需要拓展更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突破企业发展、特别是技术创新方面的短板与瓶颈。在此方面,资本市场除支持已上市的数字经济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外,还要加速构建创新企业服务体系,引导企业规范资金募集、提升运作效率。
江涛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优秀代表,应该借助资本市场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规范运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的三大工具,扎扎实实提升核心竞争力,赋能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吴少龙 周平希
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