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长江中游城市群“十四五”发展顶层规划出炉,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时间:2022-03-1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定位被提升至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同一梯队。3月1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十四五”发展顶层设计正式出炉。

当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明确要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我国面积最大、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涵盖湖北、湖南、江西3省31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3亿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约9.3%。

《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比2015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此次《实施方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和目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长江中游城市群需要通过协同发展、科学分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战略价值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中国适宜发展城市的21个地区。由湖北、湖南、江西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之一。

2014年到2016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相继出台。在此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并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定位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以及“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当时定下的发展目标为,到203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秦尊文表示,从此前文件表述中的“一极三区”到现在的“三个重要”,从“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到“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群”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可以看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的战略价值。“三个重要”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定下新的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是在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基础上的提质增效。

回顾过去7年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铁路总里程突破 1 万公里。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内需空间不断拓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 8 个百分点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0%以上。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新格局的构建来看,城市群和都市圈是支撑载体,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节点。从我国菱形结构的空间布局来看,北有京津冀,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东有长三角,中部地区也需要国家规划加持,注入发展动力。

今年3月初,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提出《关于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建议》。代表团建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与长三角一起带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秦尊文表示,此次《实施方案》通过国家政策赋能,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

根据《实施方案》,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三核”指三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三圈”指武汉城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并且明确要求,到2025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67%。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中,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一直存在,早在2015年就被写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邹薇表示,作为中国发展较早、基础较强的老牌工业重地,三省都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就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来说,区域内城市间的同质化程度相对较高,产业上中下游的粘度相对较弱。比如湘鄂赣都形成以钢铁、建材、汽车等为主的产业结构,重合度较高。如何把这样的城市群捏合到一起发展,破解竞大于合,是最大的难点之一。

“优势互补,科学分工,协同发展,实现资源要素的流通,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一直在探索的路径。”秦尊文表示,此次《实施方案》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导向,重点在于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协同创新能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制造环节就体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产业互补协作方面的探索。C919客机前机身大部段为南昌制造,起落架系统在长沙整体装配,专用拉杆由武汉航达航空科技研制供应。

而这样的产业协作,将通过建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路径,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多地实现。《实施方案》中提出,促进城市间产业协作,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加快建设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等优势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一批先导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以汽车产业为例,武汉都市圈将重点开发新能源、5G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汽车,长株潭都市圈推进燃油汽车产能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南昌都市圈保持特种车优势并有序发展新能源汽车,襄阳聚焦智能汽车研发制造,荆州、常德、衡阳、九江、宜春等建设汽车零部件基地。

邹薇认为,加快三省协同发展,挺起中部崛起“脊梁”至关重要。长江中游城市圈这一极如何发力,值得期待。

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