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大数据产业有了“KPI”!2025年底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时间:2021-11-30

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对外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为未来5年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制定了详细的行动纲领。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在解读该文件时提到,《规划》在延续“十三五”规划关于大数据产业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数据要素价值。

《规划》的主要亮点之一是明确了新方向。立足推动大数据产业从培育期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产业规模1万亿元目标基础上,提出“到2025年底,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的增长目标,以及数据要素价值体系、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目标。

当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启信宝处获悉,以“大数据”为关键词从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业务画像、知识产权等多个维度统计,截至2021年11月29日,大数据企业存续数量达29.52万家,2017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增速均在20%上下,进入2021年后,数据安全立法趋严,增速开始放缓。

回顾:多地单设大数据管理机构

回顾“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

《规划》显示,据测算,“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具体成效可从政策体系、产业基础、产业链、生态体系四大方面体现。

在顶层设计方面,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央地协同、区域联动的大数据发展推进体系逐步形成。

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数字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等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建立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有关部委出台了20余份大数据政策文件,各地方出台了300余项相关政策。

目前,已有23个省区市、14个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设立了大数据管理机构。

在产业基础方面,我国数据资源总量位居全球前列。

产业创新日渐活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相关专利受理国,专利受理总数全球占比近20%;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 网络,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位居世界第一;标准体系逐步完善,33项国家标准立项,24项发布。

产业链方面,围绕“数据资源、基础硬件、通用软件、行业应用、安全保障”的大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国遴选出338个大数据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400个大数据典型试点示范;大数据应用从互联网、金融、电信等数据资源基础较好的领域逐步向智能制造、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领域拓展,并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生态体系方面,区域集聚成效显著,建设了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11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此外,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初步形成了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发展格局; 产业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咨询服务、评估测试等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跃升至全球第9位,进入世界领先梯队。

《规划》亦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社会认识不到位,“用数据说话、 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思维尚未 形成,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偏弱。

二是技术支撑不够强,基础软硬件、开源框架等关键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有待完善,多源数据尚未打通,数据壁垒突出,碎片化问题严重。

四是安全机制不完善,数据安全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敏感数据泄露、违法跨境数据流动等隐患依然存在。

展望: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为此,在对“十四五”期间制定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主要有6项重点任务: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

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目前广东、江苏等地就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开展积极探索,深圳、天津、贵州等地在数据立法、确权、交易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有益进展。

未来,还要围绕数据要素价值的衡量、交换和分配全过程,重点部署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数据价值体系,制定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指南,开展评估试点,为数据要素进入市场流通奠定价值基础。

二是健全要素市场规则,发展数据资产评估、交易撮合等市场运营体系,鼓励企业参与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创新数据交易模式,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处置、应急配置等机制。

三是提升要素配置作用,加快数据要素化,培育数据驱动的产融合作、协同创新等新模式,推动要素数据化,促进数据驱动的传统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在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方面,《规划》从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推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两大方向着手。

一是:强化大数据安全顶层设计,落实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鼓励行 业、地方和企业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数据安全共享使用, 开展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评估、数据安全管理认证等。加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引导建设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平台, 提升对敏感数据泄露、违法跨境数据流动等安全隐患的监测、分析与处置能力。

二是:支持重点行业开展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 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应用,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中的应用。加强隐私计算、数据脱敏、密码等数据安全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应用,提升数据安全产品供给能力,做大做强数据安全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还制定了6项保障措施:提升数据思维、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技术供给、加强资金支持、加快人才培养、推进国际合作。

其中,在加强资金支持方面,具体提出了要加强对大数据基础软硬件、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补齐产业短板,提升基础能力;鼓励政府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及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大数据企业的投资; 鼓励地方加强对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支持,针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DCMM 贯标等进行资金奖补;鼓励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企业上市融资。

工信部方面称,在推动《规划》落实方面,将抓紧制定形成可落地、可执行的重点任务分工表,落实推进责任;鼓励和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区域特点,提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

同时,持续组织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DCMM贯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行业和工业企业围绕技术创新、融合应用、数据治理、生态培育等重点任务先行先试,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的思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路径和模式。

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