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减弱,长假国内消费市场恢复强劲,央行9日发布的消息称,综合主要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数据测算,2021年10月1日至7日,全国支付系统共处理各类非现金支付业务341.0亿笔、金额1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24.1%,两年平均增长32.8%和38.4%。
其中,消费场景下非现金支付笔数和金额两年平均增长7.8%和1.4%,已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
具体看,旅游消费支付逐步恢复,假日出行呈现高品质短途游特点。旅游服务平台商户支付笔数较去年同期增长0.5%,金额下降2.5%,表明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旅游消费仍处于恢复阶段。
从出行特点看,交通出行类商户平均每笔支付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2.8%,而酒店住宿类商户平均每笔支付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1.3%。显示在“就地过节”的倡导下,短途的周边游、近郊游成为大众的首选。
餐饮零售消费支付持续增长。“民以食为天”在本个十一长假体现得淋漓尽致,餐饮商户支付笔数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7.8%和31.1%,零售商户支付笔数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2.0%和2.2%,表明“吃”和“买”依然是多数消费者假期生活的主旋律。
此外,文化娱乐相关商户支付笔数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6%和16.9%,表明文娱消费热情进一步增长。医疗保健相关商户支付笔数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8%和7.4%,健康消费理念备受推崇。
夜间经济不断升温,乡村消费支付受到热捧。从支付时间段看,夜间消费(晚6点至次日早6点)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占消费支付总量的36.3%和33.1%,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4.2和0.8个百分点,夜间消费逐步成为刺激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
从消费地点看,县域及以下地区商户支付笔数和金额占全国消费支付总量的比例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6和3.4个百分点,乡村游成为假期出游的新选择。
消费支付场景呈现线上化、移动化发展趋势。
从支付渠道看,线上商户支付笔数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2%和3.9%,线下实体商户支付笔数和金额分别下降2.9%和4.7%,表明在线上经济加速发展叠加疫情常态化情况下,消费场景加速由线下向线上转移。从支付方式看,移动支付笔数占比达到69.2%,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表明移动支付全面融入各类消费场景,成为普通百姓消费支付的主要方式。
网联、银联两大支付清算平台的网络支付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达10.32万亿元。
网联平台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节假期(10月1日-10月7日),网联平台共处理资金类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140.69亿笔、金额7.60万亿元。其中,10月1日交易规模最高,单日处理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21.31亿笔,金额1.23万亿元。
与去年国庆假期相比,网联平台处理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日均笔数和日均金额同比涨幅分别为20.06%和20.02%。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餐饮行业消费显著增长。典型餐饮商户日均交易笔数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9.73%和46.57%。
假期观影市场呈现繁荣态势。主要电影院线相关商户日均交易笔数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5.25%和62.86%。
主题乐园成为假期打卡热点。一些大型主题乐园支付交易呈现明显上涨趋势,日均交易笔数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0.29%和61.05%。
国潮购物热情进一步释放。零售行业部分国有品牌日均交易笔数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0.53%和18.96%。
典型旅游服务平台商户日均交易笔数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25%和17.17%,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左右。
银联方面,今年国庆假期,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到2.72万亿元,交易笔数达到48.63亿笔,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长31.73%。云闪付APP交易金额同比增长63%,交易笔数同比增长47%,日均交易用户同比增长近4成。
“吃、住、行、游、娱、购”是假期消费主力。其中,购物、餐饮、景区售票方面的国庆假期日均消费金额较去年国庆假期日均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31%、28%、24%。
分地区来看,海南、甘肃、西藏等地交易金额增幅居前,成为假期出行旅行的热点地区。
中国银联数据分析师胡伟表示,“今年国庆期间,航空、铁路、租车和加油等出行相关的消费均处于恢复态势。租车尤其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旅游出行新潮流”。
另一方面,国庆长假一方面扩大了境外消费回流,支付宝的数据显示,海南离岛免税店消费金额连续两年上涨,今年“十一”比2019年同期增长87%。
假期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也持续扩大,全国商超卖场消费金额较上月增长近40%。其中,西安大唐不夜城商圈消费增速最快,太原、郑州、武汉、合肥、青岛等地的商圈消费热度加快,城市活力凸显。
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