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质押警报下的“易主”: 大股东、资本博弈控股权

时间:2018-07-04

上市公司控制权博弈

尽管上市公司大股东背负股票质押的压力,但在控制权转让价格的定夺问题上,双方仍然有激烈博弈。

新一轮上市公司“易主”正在上演,“控制权转让”手段再度升温。

但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共有10起案例具有共同特征,即大股东出现股票质押爆仓或高比例质押情况,部分上市公司公告甚至直言基于平仓风险考虑,大股东要通过股权转让解决资金问题,用于还款。

在上市公司寻找接盘方的同时,部分资本也在密谋收购相关标的控制权,有业内人士表示,正值股价走低、大股东资金流危机时刻,买方议价优势明显。

质押险情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6月约有18家上市公司公告变更实际控制权,其中有12家以“协议转让”或“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两种方式进行变更。

新的特征显示出,在上述12起案例中有1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均出现股票质押方面危机,或爆仓或高比例质押。该数据远超过5月水平,彼时约有4起。

比如凯瑞德(002072.SZ)在6月26日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任飞、王腾的股票质押已经跌破平仓线,但截至15日未能按券商要求继续追加担保物,正在寻求将所持股权进行协议转让的方式以还款。根据两人转让的股份比例,将会影响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两天后(28日)因双方股权转让事项未达成一致,控制权转让计划终止。

“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前期通过股票质押融资,投向股权投资、新三板等,随着监管层在IPO、并购重组、新三板等领域的收紧,以及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来临,有的大股东投资打水漂,在股价出现大幅回调时,没有能力补仓,只能寻求外部机构,通过控制权转让解决资金难题,这是这类控制权转让案例增加的原因。”华南一名券商股票质押人士7月2日解释。

爆仓案例属于少数,更多的大股东挣扎在风险边缘。

根据记者统计,在上述提及的10起案例中有8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质押比例超过90%以上。

比如6月29日开始筹划控制权协议转让的国旅联合(600358.SH),其控股股东“厦门当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2017年11月底的质押比例就已经达到100%,而公司股价6月下跌幅度超过21%,这给股票质押带来不小的压力。

富临运业(002357.SZ)股价表现尽管未对股东股票质押造成威胁,但控股股东“富临集团”高比例质押仍显示出较大的风险,其在5月中旬曾经补充质押,彼时累计质押比例达到99.98%。据了解,公司在6月26日同样计划变更控制权。

双方博弈

事实上,已经有券商和资方已经行动起来,寻找资金流出现问题的上市公司。

华东一名券商股票质押人士6月底发布项目需求称,有客户手握二十余亿现金,希望收购一家大股东爆仓的上市公司,获得实际控制权,要求公司总市值在50-100亿之间。资方同时对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出要求,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利润、正常的现金流。

尽管上市公司大股东背负股票质押的压力,但在控制权转让价格的定夺问题上,双方仍然有激烈博弈。

“对于买方来说,目前进场时机比较好。第一上市公司股价走低,交易价格划算;第二大股东因为股票质押问题导致资金链紧张,买方议价能力不足,所以买方肯定会觉得的优势比较明显。”深圳一名从事并购领域的私募人士7月3日表示。

但深圳另一名券商投行人士则不以为然,他在7月3日接受采访时分析称,大股东不完全处于弱势。“首先爆仓的上市公司不一定都是‘壳’,有些主营业务的利润仍然可观;第二除非股东真的资金链断裂了,实在没有任何渠道和方式补仓的话,才会平价甚至折价卖出。”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6月案例来看,在大股东同样面临高比例质押压力的背景下,亏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控制权转让价格处于低位水平;有盈利能力的中小板与主板企业,转让价格相对理想。

6月就有两家创业板案例大幅刷新控制权转让价格底线。具体而言,乐金健康(300247.SZ)7月3日披露公告表示,以每股7元的价格转让5.07%股权,合计转让金额2.86亿元,表决权委托成本价未知;公司目前市值约为45亿元。

另一家为红宇新材,6月披露方案计划转让5.48%股权,对价1.16亿元,以及转让14.52%表决权,表决权委托成本价未知;公司市值约为33亿元。但2017年公司2017归母净利润亏损接近5000万。

也有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的溢价更高。7月3日国旅联合披露控制权转让的最新方案,计划以每股8.292元的价格,转让14.57%股权,合计总价6.099亿元,公司6月29日总市值为28亿。

丽鹏股份(002374.SZ)市值约为32亿,根据6月27日公告,收购方以6.37亿拿下公司11%股权,表决权委托成本价未披露。富临运业市值为20亿左右,其29.90%股权转让价格合计达到10.58亿元。据了解,两家公司基本面较好,201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05.78万元与1.03亿元。(编辑:杨颖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