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五周年成绩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服务已经五周年。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这五年的进展情况。在此之前的11月3日,北斗三号首批组网双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继承北斗特色,对标世界一流,增加星间链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播发性能更优。那么,这五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取得哪些进展,未来如何进一步突破?近年来,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又将给北斗技术应用带来什么机会?本专题将展开分析。
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迎来开通五周年的历史节点。
当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在会上表示,北斗系统开通五周年以来,主要取得系统建设与运行、应用与产业化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三个方面的快速发展。
他同时表示,在2030年建成与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相联系的新时空服务体系。
“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主要执行国家设定的“三步走”计划。1992年开始的“北斗一号”,是一组进行卫星导航相关研究实验的测试卫星;“北斗二号”,历经8年于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组网的建设,承担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导航、授时等服务,国新办于当年12月27日召开发布会宣布北斗系统提供信号服务;而“北斗三号”,则要完成30颗左右卫星的全球组网。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卫星开始发射,“第二步”任务和“第三步”任务开始“交棒”。
冉承其指出,在系统建设与运行方面,北斗系统立足国情富有特色,国际首创混合星座设计,开创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差分增强融合技术体制。五年来,北斗二号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随着北斗三号组网拉开大幕,定位精度2.5至5米,较北斗二号提升1至2倍。
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为北斗技术的产业化奠定基础。冉承其强调,运行五年来,中国已形成北斗完整产业链,北斗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正在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
其中较为典型的行业应用是需要“移动”服务的交通。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负责人彭思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北斗系统开通五年来,国家已推出北斗行业应用的专项规划,覆盖到所有的运输方式。大约480万辆危险品车、大客车、班线客车上都安装了北斗终端。
相较于北斗系统开通的2012年,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市场期待北斗在融合新技术、新经济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冉承其透露,国家将在2030年建成与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相联系的新时空服务体系。该体系还要与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构建技术体系。
国际化加速
北斗系统的另一成绩是北斗的“国际化”。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北斗已走出国门,正加速融入世界。在北斗“第三步走”目标(2020年实现覆盖全球)的进程中,还有个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的“中期目标”。国家发改委等部委2016年11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多处提出支持北斗产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展,还明确东南亚将作为北斗系统“走出去”的首要市场。
冉承其表示,把“一带一路”作为优先考虑是因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的国家倡议,北斗系统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在方案论证和发射组网计划的优化过程中,优先考虑“一带一路”的实施。
冉承其强调,北斗不仅具有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同时还具备高精度的服务能力。这是其它三大导航系统所不具备的,将成为北斗走向全球的优势所在。
“从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角度)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冉承其在发布会答记者问时说,“北斗在全世界的应用覆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希望中国能作出更多贡献。”
冉承其介绍,北斗融合互联网催生新业态。目前,国内(相关)从业企业超过1.4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国内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2016年突破2118亿元,北斗贡献率超过70%,预计2017年超过2500亿元,北斗贡献率可达80%。
来源:21经济网